当前位置:徐果萍聚合网
> 唱和诗
唱和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创作形式,指一人作诗(称“唱”),另一人依其体裁、题材、原韵或思想内容作诗酬答(称“和”)。古人以诗歌相互应答,核心在于内容配合,形式上分为和意、用韵、依韵、次韵等类型。“和”诗需与“唱”诗意旨契合,创作难度较高。例如柳亚子曾写下《感事呈毛主席》,毛泽东则以《和柳亚子先生》回应;白居易与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亦属典型唱和作品。次韵(步韵)因严格遵循原诗韵脚顺序,成为后期常见形式。该形式可追溯至汉代柏梁台联句游戏,盛唐时期发展为文人创作风尚,中唐后经元稹、白居易推动而盛行。宋代的唱和诗在次韵技巧上更趋严谨。
寄陈鲁山二首·其二
宋代陆游《寄陈鲁山二首·其二》原文天下无虞国论深,书生端合老山林。平生力学所得处,政要如今不动心。旧友几年犹短褐,谪官万里少来音。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
寄陈鲁山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寄陈鲁山二首·其一》原文诸公贵人识面稀,胸中璀璨漫珠玑。即今举手遮西日,应有流尘化素衣。旧学极知难少贬,吾侪持此欲安归。夜来风雨空堂静,忽忆灯前语入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