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
宋代陆游《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原文
昔侍先君故里时,僧中最喜老璘师。
高标无复乡人识,妙寄惟应弟子知。
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
可人不但诗超绝,玉子纹枰又一奇。
核心结论: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这首诗是陆游闲居期间所作的七言律诗,以“追忆父辈旧友+赞赏晚辈僧人”为核心,既缅怀与父亲交往的高僧璘公,追忆往昔清雅交往场景,又盛赞妙湛阇梨诗艺超绝、棋艺高妙的双重才华,字里行间满含对高洁品格的推崇、对往昔情谊的眷恋,以及文人与僧人间的精神契合,延续了陆游早期“简淡写实、情真意切”的诗风。
宋代陆游《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注释
妙湛阇梨(shélí):妙湛是僧人的法名,“阇梨”为佛教尊称,指能教授弟子、纠正弟子行为的高僧,此处是对妙湛的敬称。
先君:陆游对已故父亲陆宰的尊称(陆宰曾任京官,后因反对议和退居故里)。
老璘师:指妙湛的师父璘公,一位与陆游父亲相交甚笃的高僧。
高标:指高尚的品格与脱俗的气节,代指璘公的精神境界。
妙寄:精妙的意趣寄托,既指璘公的禅理修为,也含其诗文、生活中的清雅意趣。
幽期:此处指与璘公相约的闲适归隐或清雅相聚的约定。
可人:指令人喜爱、志趣相投之人,此处特指妙湛阇梨。
玉子纹枰(píng):“玉子”指玉质或光洁如玉的围棋子,“纹枰”指带有纹路的围棋盘,合称代指围棋。
创作背景:陆游退居故里期间,高僧妙湛阇梨赠诗于他。陆游得知妙湛是父亲旧友璘公的弟子,且妙湛既善作诗又精于围棋,触景生情,追忆往昔与父亲、璘公的交往,遂作此诗酬答。
宋代陆游《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翻译
昔日在家乡侍奉先父之时,僧人中我最喜爱的便是老璘禅师。他高尚脱俗的品格,乡里无人能真正知晓,唯有他的弟子,才能领会其精妙的意趣寄托。曾在山间小店煎茶小坐,闲谈片刻;也曾在寺院桥头静看风雨,等候清雅的相聚之约。妙湛你实在令人喜爱,不仅诗作超凡绝俗,就连围棋技艺,也堪称一绝,令人称奇。
宋代陆游《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赏析
(一)创作背景与核心情感
这首诗作于陆游闲居故里期间(推测为早年未入仕或中年退居阶段),彼时他远离官场纷扰,常与僧道友人交往,寻求精神慰藉。诗题点明核心背景:妙湛阇梨赠诗,陆游得知其师父璘公是父亲旧友,且妙湛兼具诗才与棋艺,遂以诗酬答。
核心情感:
对父辈旧友璘公的缅怀与敬仰:通过“最喜老璘师”“高标无复乡人识”,赞璘公高洁脱俗、不被世俗理解的品格,暗藏对其精神境界的推崇。
对往昔清雅交往的眷恋:“山店煎茶”“寺桥看雨”的细节,再现当年与父亲、璘公相聚的闲适场景,满含对过往宁静岁月的追忆。
对妙湛阇梨的赞赏与契合:既赞其“诗超绝”的文才,又赏其“玉子纹枰又一奇”的棋艺,更因妙湛是璘公弟子、志趣相投,生出“可人”的亲近感,体现文人与僧人的精神共鸣。
(二)艺术特色与行文结构
1.结构:由忆旧到赞今,脉络清晰
全诗四句一层,两层递进,从追忆往昔到赞赏当下,逻辑自然流畅:
首联(1-2句):破题点忆以“昔侍先君”开篇,点明时间(往昔)、人物(先君、老璘师)、背景(故里交往),直接引出核心追忆对象,奠定怀旧的情感基调。
颔联(3-4句):赞璘公品格以“高标”赞璘公的高尚气节,“妙寄”颂其精神意趣,“乡人不识”与“弟子知”形成对比,既凸显璘公的脱俗,又为后文引出其弟子妙湛铺垫。
颈联(5-6句):忆交往场景选取“山店煎茶”“寺桥看雨”两个典型场景,白描往昔与璘公相聚的清雅时光,画面鲜活,满含温情,让怀旧之情更具体可感。
尾联(7-8句):转赞妙湛笔锋一转,从追忆璘公转向酬答对象妙湛,“不但诗超绝”“又一奇”层层递进,既赞其诗才,又赏其棋艺,呼应诗题“妙湛能棋”,收束自然。
2.手法:白描传神,对比鲜明,情景交融
白描手法:“山店煎茶留小语,寺桥看雨待幽期”两句,以极简笔墨勾勒出清雅的交往场景,无华丽辞藻,却通过“煎茶”“看雨”“留小语”“待幽期”的动作与场景,精准还原了文人与高僧之间闲适、淡泊的交往氛围,画面感十足。
对比手法:①“乡人识”与“弟子知”的对比,凸显璘公品格的脱俗与知音难觅,也暗赞妙湛能继承师父的妙趣;②璘公的“高标”“妙寄”与妙湛的“诗超绝”“棋一奇”形成隐性对比,既体现师徒一脉相承的清雅气质,又突出妙湛自身的双重才华。
情景交融:颈联的“山店”“煎茶”“寺桥”“雨”等意象,既为写实的交往场景,又渲染出淡泊、宁静的意境,与璘公的高洁品格、诗人的闲适心境浑然一体,景与情融,意蕴悠长。
语言质朴:全诗语言直白自然,如“最喜”“小语”“可人”等口语化词汇,如叙家常,却饱含真情,契合陆游早期“简淡写实”的诗风,避免了晦涩雕琢,让情感表达更显真挚。
3.意象:清雅凝练,承载深厚意蕴
山店、煎茶、寺桥、雨:均为清雅、宁静的意象,象征文人与僧人间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交往氛围,是宋代士人与僧道交往雅文化的典型写照。
玉子纹枰:既指围棋,又象征妙湛的清雅志趣与高超技艺,与“诗超绝”呼应,展现了妙湛“文棋双绝”的文人化僧人形象,也体现了宋代“琴棋书画”与禅理相融的文化风尚。
高标、妙寄:抽象品格与意趣的具象化表达,既赞璘公,也暗合妙湛的气质,成为贯穿全诗的“高洁”主题的核心意象。
(三)思想价值与文学意义
宋代士僧交往文化的生动记录:诗中“煎茶小语”“看雨待期”“诗棋相酬”的场景,再现了宋代士人与高僧之间“以文会友、以趣相投”的交往模式——无关功利,只重精神契合与清雅意趣,为研究宋代文人与宗教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鲜活的文学佐证。
对高洁品格与清雅生活的推崇:全诗以璘公的“高标”、妙湛的“诗棋双绝”为核心,传递了对“脱俗品格”与“清雅生活”的追求,这与陆游一生坚守的“不随俗流、坚守本心”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是其精神世界的重要体现。
陆游诗风的多元展现:与《书愤》等沉郁悲壮的爱国诗篇不同,这首诗以“闲雅、温情”为基调,语言质朴、情感细腻,展现了陆游诗歌“刚柔并济”的多元风格——既能写慷慨激昂的报国之志,也能绘清雅恬淡的日常情谊,丰富了其诗歌的艺术面貌。
怀旧与赞赏的情感共鸣:诗中对父辈旧友的缅怀、对往昔时光的眷恋,以及对晚辈才俊的欣赏,是跨越时代的情感主题。这种“念旧而不悲戚、赞赏而不刻意”的情感表达,让诗歌具有极强的共鸣力,契合中国人“重情谊、尚清雅”的文化心理。
(四)与陆游其他作品的关联
与《朱子云园中观花》相比,两首诗均以“友人交往”为核心,前者侧重“士僧雅聚”的淡泊,后者侧重“同辈闲游”的豁达,共同展现了陆游闲居期间对真挚情谊的珍视。
与《留题云门草堂》中“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的清雅场景相比,两首诗均描绘了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体现了陆游对“淡泊自守”生活方式的喜爱,是其“仕隐矛盾”中“隐”的一面的生动写照。
诗中对“诗超绝”“棋一奇”的才华赞赏,与《送韩梓秀才十八韵》中对同窗意气的追忆一脉相承,均体现了陆游“重才德、轻功利”的交友准则,展现了其纯粹的人际交往观。
宋代陆游《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总结
《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是陆游闲居期间的佳作,以“忆旧赞今”为脉络,将对父辈旧友的缅怀、对晚辈才俊的赞赏、对清雅生活的推崇融为一体。全诗结构清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白描手法再现清雅交往场景,以对比凸显高洁品格,既记录了宋代士僧交往的文化风尚,又展现了陆游多元的诗风与丰富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上的“以小见大、情景交融”,更在于其传递的精神内核——在功利的世俗中,坚守高洁品格、珍视真挚情谊、追求清雅意趣,这种精神与陆游一生的人生追求相呼应,也让诗歌跨越千年,仍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若想进一步探讨陆游与僧道友人的交往文化,可结合其《雨中过东村》《题接待院壁》等涉及僧道的诗作对比阅读,感受其在不同场景下与宗教界友人的交往模式与情感表达;若对宋代士僧交往的文化背景感兴趣,也可深入了解宋代“禅悦之风”对文人生活的影响,欢迎随时分享你的想法!
- 别曾学士
-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
- 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一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二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三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四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五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六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七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八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九
-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十
- 看梅绝句五首·其一
- 看梅绝句五首·其二
- 看梅绝句五首·其三
- 看梅绝句五首·其四
- 看梅绝句五首·其五
- 春晚简陈鲁山
- 寄酬 曾学士学宛陵先生体比得书云所寓广教僧舍有陆子泉每对之辄奉怀
- 夜读兵书
- 二月二十四日作
- 送曾学士赴行在
- 霁夜观月
- 新夏感事
- 留题云门草堂
- 送韩梓秀才十八韵
-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
- 朱子云园中观花
- 酬妙湛阇梨见赠妙湛能棋其师璘公盖尝与先君游云
- 次韵鲁山新居绝句二首·其一
- 次韵鲁山新居绝句二首·其二
- 寄陈鲁山二首·其一
- 寄陈鲁山二首·其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聚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uhe.xuguoping.net/shicidaquan/luyou_choumiaozhanshelij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