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六
宋代陆游《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六》原文
至人贵其身,不使事物绕。
捐身易富贵,明珠弹飞鸟。
我愿称善人,题作墓上表。
从来尺鷃乐,不羡飞鸿矫。
宋代陆游《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六》注释
至人:道家思想中修养达到极致的理想人格,指精神境界超凡、顺应自然本性的人。
贵其身:珍视自身的本性与品格,不被外物所累。
事物绕:被世俗的事务、名利等外物牵绊缠绕。
捐身易富贵:捐身,舍弃自身的本性、气节;易,换取,指为了富贵而牺牲自己的品格。
明珠弹飞鸟:典出《庄子·让王》,用珍贵的明珠去弹射飞鸟,比喻得不偿失、以重换轻的愚蠢行为。
善人:指品行端正、心地善良、坚守道义的人,是陆游心中朴素的人生追求。
墓上表:指墓碑上的铭文,此处意为希望死后能以 “善人” 二字作为墓志铭,彰显对品格的重视。
尺鷃(chǐ yàn):指体型狭小的雀鸟,“尺” 形容其小,“鷃” 即鷃雀。
飞鸿矫:飞鸿,高飞的大雁;矫,矫健、高飞的样子,比喻远大的功名、高远的志向。
宋代陆游《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六》翻译
修养极致的至人珍视自身本性,不让世俗事物牵绊缠绕。为换取富贵而舍弃自身气节,好比用明珠去弹射飞鸟,实在得不偿失。我只愿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善人,死后墓碑上能题下 “善人” 二字。向来小雀都能自得其乐,从不羡慕大雁展翅高飞的远大志向。
宋代陆游《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十首·其六》赏析
(一)创作背景与核心情感
这首诗延续唱和脉络,是五言组诗十首之一,核心情感是 “推崇本性 + 鄙弃逐利 + 坚守质朴”:以 “至人贵其身” 为标杆,批判世俗 “捐身易富贵” 的愚蠢行径;明确表达自己 “愿称善人” 的朴素追求,不羡慕功名远大,只求坚守本心与品格。全诗将人生价值的取舍直白呈现,既呼应了前文 “坚守家风、不随世俗” 的主题,也让个人的人生选择更显坚定纯粹。
(二)艺术特色与行文结构
由标到批、由理到志的清晰脉络
全诗八句,逻辑连贯,从树立理想人格到批判世俗,再到自陈心愿,层层递进:
首联(前两句)“立标杆”:以 “至人贵其身,不使事物绕” 开篇,确立 “珍视本性、不被物累” 的价值标准,为后文的批判与自白奠定思想基础。
颔联(三四句)“批时弊”:笔锋直指世俗乱象,“捐身易富贵” 点出世人逐利的核心,“明珠弹飞鸟” 以典故喻其得不偿失,批判尖锐且形象,与首联的理想形成强烈反差。
颈联(五六句)“明心愿”:转入自陈,放弃对 “至人” 的高远追求,提出 “愿称善人” 的质朴目标,以 “墓上表” 的细节强化决心,让人生追求更具体、更真挚。
尾联(末两句)“表态度”:以 “尺鷃乐” 喻自身的朴素生活与心态,“不羡飞鸿矫” 明确拒绝功名诱惑,呼应前文 “贵其身” 的核心,态度坚定而淡然。
鲜明的对比与精准的用典
对比:全诗贯穿多重对比 ——“至人” 与 “世俗逐利者” 的品格对比、“明珠” 与 “飞鸟” 的价值对比、“尺鷃” 与 “飞鸿” 的志向对比,对比鲜明,让取舍态度更清晰,批判力度更强劲。
用典:“明珠弹飞鸟” 典故的运用精准传神,既避免了直白说教,又生动揭示了 “以重换轻” 的荒谬,让批判更具理据与感染力;“尺鷃”“飞鸿” 的意象源自《庄子》,虽为经典意象,却用得自然贴切,不晦涩难懂。
质朴纯粹的语言风格
全诗语言平实无华,却字字见真意。“贵其身”“捐身易富贵” 直白点出价值取舍,“愿称善人” 朴素而坚定,“不羡飞鸿矫” 淡然却有力。没有华丽辞藻与复杂修辞,仅以简洁的表述传递核心思想,既符合陆游 “语淡情深” 的一贯风格,也让 “坚守质朴、不慕功名” 的态度更显纯粹,毫无矫饰之感。
(三)思想价值
这首诗的核心价值在于对 “人生价值取舍” 的深刻诠释与朴素坚守:
重构人生价值排序:将 “自身本性与品格” 置于 “富贵功名” 之上,批判 “为利弃德” 的世俗逻辑,传递出 “品格重于名利” 的价值取向。
倡导朴素的人生追求:不追求 “至人” 的高远境界,只愿做 “善人”,降低了道德追求的门槛,却凸显了品格坚守的真实性与可行性,更易引发普通人的共鸣。
传递知足常乐的心态:以 “尺鷃乐” 喻知足,以 “不羡飞鸿” 表淡泊,反对盲目追逐远大功名,主张接纳自身处境、坚守本心的快乐,为世人提供了抵御世俗诱惑的精神支撑。
总之,这首诗以朴素为骨、以对比为锋、以坚守为魂,将理想人格、世俗批判与个人追求融为一体,既展现了陆游纯粹的人生信念,也为后世传递了 “重品格、轻名利” 的珍贵启示,是唱和诗中兼具思想性与感染力的佳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聚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uhe.xuguoping.net/shicidaquan/luyou_hechenlushanshishi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