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徐果萍聚合网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寄陈鲁山二首·其一

陆游2025-11-24 21:40:00诗词大全7

宋代陆游《寄陈鲁山二首·其一》原文

诸公贵人识面稀,胸中璀璨漫珠玑。

即今举手遮西日,应有流尘化素衣。

旧学极知难少贬,吾侪持此欲安归。

夜来风雨空堂静,忽忆灯前语入微。

核心内容:这首诗约作于1157年(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时陈鲁山(陈山)调官都下,陆游与陈鲁山送别唱和诗。陈鲁山是陆游同乡挚友,绍兴八年(1138)进士,两人志同道合,常有诗文唱和,均怀才不遇,在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环境中坚守操守。核心情感围绕“怀才不遇”与“知己情谊”展开: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诸公贵人识面稀,胸中璀璨漫珠玑”形成强烈对比,表达诗人虽才华横溢却难获显贵赏识的不平与无奈。

宋代陆游《寄陈鲁山二首·其一》注释

诸公贵人识面稀:“诸公”指众公卿、显贵;“识面稀”指很少能见到显贵的面容。此句感叹自己与权贵交往稀少,仕途不畅。

胸中璀璨漫珠玑:“璀璨”指光彩鲜明;“珠玑”本指珠宝,这里比喻才华。形容自己胸中充满如珠玉般珍贵的才华和学识。

即今举手遮西日:“西日”指夕阳,象征时光流逝;“举手遮西日”既是写实,也是隐喻,暗示想挽留即将消逝的时光。

应有流尘化素衣: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素衣”指白色衣服,“流尘”指飞扬的尘土。意为长期处于世俗环境中,原本洁净的衣物也会被尘埃污染,暗喻初心可能被世俗侵蚀。

旧学极知难少贬:“旧学”指传统儒家学问和价值观;“贬”意为降低、改变。意为深知坚守传统学问和操守难以有丝毫妥协。

吾侪持此欲安归:“吾侪”指我们;“持此”指坚守传统学问和操守;“安归”指归向何处。意为我们坚守这样的信念,究竟该何去何从?

夜来风雨空堂静:描绘夜晚风雨中,空荡的厅堂显得格外寂静,营造出孤独寂寞的氛围。

忽忆灯前语入微:“灯前语”指与陈鲁山在灯下促膝长谈;“入微”指深入微妙之处。意为忽然回忆起与友人在灯光下亲密交谈的情景,话题深入微妙。

宋代陆游《寄陈鲁山二首·其一》翻译

与那些达官贵人很少有见面机会,但我胸中却满是如珠玉般璀璨的才华。如今举手遮挡西沉的落日,想必那飞扬的尘土已将白衣染成了灰色。深知坚守传统学问难以有丝毫妥协,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究竟该何去何从?昨夜风雨中,空荡的厅堂格外寂静,忽然想起与你在灯前促膝长谈的微妙话语。

宋代陆游《寄陈鲁山二首·其一》赏析

(一)创作背景与核心情感

这首诗是陆游早期与陈鲁山的唱和之作,核心情感围绕“怀才不遇”与“知己情谊”展开:

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诸公贵人识面稀,胸中璀璨漫珠玑”形成强烈对比,表达诗人虽才华横溢却难获显贵赏识的不平与无奈。

时光易逝的感伤:“举手遮西日”既写夕阳西下的景象,也暗喻岁月匆匆,自己与陈鲁山都已不再年轻,理想抱负尚未实现,暗含功业未就的焦虑。

坚守初心的矛盾:“旧学极知难少贬,吾侪持此欲安归”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与现实处境的矛盾——既不愿随波逐流,又不知坚持下去将归向何处。

知己思念的深沉:尾联“夜来风雨空堂静,忽忆灯前语入微”借景抒情,通过风雨空堂的寂静氛围,衬托对陈鲁山的深切思念,回忆灯下促膝长谈的情景,流露出对知己的珍视与牵挂。

(二)艺术特色与行文结构

1.结构层次分明,情感递进

全诗四联,层层深入:

首联:直言与显贵疏远却才华满腹,点明怀才不遇的处境。

颔联:由现实转向时空,通过“西日”和“流尘化素衣”的意象,表达时光流逝与世俗侵蚀的忧虑。

颈联:直接抒发内心矛盾,探讨坚守传统与现实出路的冲突。

尾联:由叙事转为抒情,借风雨空堂之景,自然过渡到对知己的思念,情感达到高潮。

2.意象鲜明,寓意深远

西日:既是自然景象,也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暗示人生暮年与理想渐远。

素衣化尘:借用陆机典故,既写环境对衣物的污染,也暗喻世俗对初心的侵蚀,表达了对保持高洁品格的担忧。

风雨空堂:营造孤寂氛围,反衬对知己的思念,为下文回忆“灯前语”做铺垫。

灯前语:象征知己间的思想交流,“入微”二字突出了两人交谈的深度与默契。

3.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无华丽辞藻堆砌,却能通过平实的表达传递深沉情感。如“夜来风雨空堂静,忽忆灯前语入微”,看似简单描述,却将孤独中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思想价值与文学意义

对坚守传统价值观的思考:诗中“旧学极知难少贬”表达了对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在南宋偏安、士风日下的背景下,这种坚守显得尤为珍贵,反映了陆游“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格。

对知己情谊的珍视:通过回忆“灯前语入微”的情景,展现了古代文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精神追求,强调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在人生旅途中的重要性。

对怀才不遇的感慨与反思:诗中既表达了对仕途不畅的无奈,也暗含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与陆游其他作品的关联:此诗与《次韵鲁山新居绝句二首》《和陈鲁山十诗》等作品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陆游与陈鲁山唱和的系列诗作,展现了两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交流与思想共鸣。

(四)与《寄陈鲁山二首·其二》的对比与联系

《寄陈鲁山二首·其二》全文:“天下无虞国论深,书生端合老山林。平生力学所得处,正要如今不动心。旧友几年犹短褐,谪官万里少来音。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

两首诗互为补充,共同表达了对陈鲁山的思念与劝勉:

其一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知己情谊,表达对陈鲁山的思念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其二则上升到对国家命运与士大夫责任的思考,提出“书生端合老山林”的归隐之念,同时劝勉友人保持内心平静,抵御世俗诱惑。

宋代陆游《寄陈鲁山二首·其一》总结

《寄陈鲁山二首·其一》是陆游早期诗作中的精品,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对知己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与坚守初心的品格。全诗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且寓意深远,既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也流露出对知己的思念与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上的“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更在于它所传达的精神力量——在世俗的诱惑与挫折面前,坚守初心,珍视知己,这种品格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若想进一步了解陆游与陈鲁山的深厚情谊,可将此诗与《次韵鲁山新居绝句二首》《和陈鲁山十诗》等系列唱和之作对照阅读,感受两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交流与情感共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聚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uhe.xuguoping.net/shicidaquan/luyou_jichenlushanershou01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