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徐果萍聚合网 > 诗词大全 > 正文内容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2025-11-24 22:05:00诗词大全17

宋代陆游《度浮桥至南台》原文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度浮桥至南台》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七言律诗。诗人病后登临南台,在跃跃欲出、急于欣赏外面风景的心情的驱使下,他缓步前行,临江眺望。在诗中表现了浮桥的伟丽、南台的雄浑,借江山来抒发心中的万千豪情。全诗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流动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

宋代陆游《度浮桥至南台》注释

度:通“渡”,渡过。南台:南台山,今福州仓山区,位于闽江中。

客中:旅居他乡。废登临:因病久未登山临水。

背景: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秋,35岁的陆游由宁德主簿调任福州决曹,旅途劳顿,身体不适。

九轨:形容浮桥宽阔,可并行九辆车。轨:车两轮间距,代指车。

千艘横系:浮桥由众多船只并列相连,上铺木板而成。当时闽江浮桥用船百余艘,横跨宽阔江面。

寺楼:指光孝寺(在南台)的钟楼鼓楼。催昏晓:催促时光流转,从黄昏到拂晓。

墟落:村落。云烟自古今:村落的炊烟云雾,从古至今一直飘荡,暗示历史悠久。

白发未除豪气在:化用《三国志·陈登传》“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表达虽已生白发,但壮志豪情不减。

榕阴:榕树树荫。福州多榕树,别称“榕城”。

宋代陆游《度浮桥至南台》翻译

客居异地,疾病缠身,久未登山临水;听说南台风光壮美,便勉强一试探访。

九车并行的浮桥,横跨在怒涛之上;千百船只相连,横锁于大江中央。

寺楼的钟鼓声,催促着昼夜交替;村落的云烟,自古至今悠悠飘荡。

白发已生,而豪气依然不减;醉意中,坐在榕树下吹奏横笛,任思绪飞扬。

宋代陆游《度浮桥至南台》赏析

(一)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这首七言律诗创作于陆游仕途早期,展现了他初入官场时的复杂心境:

病中登临时的矛盾:首联“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既写出身体状况不佳,又表现出对壮美景色的向往,暗示诗人不愿被疾病和困境束缚的积极心态。

壮景激发的豪情:颔联“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描绘浮桥横跨怒涛的壮观景象,不仅是景物描写,更暗含诗人对宏大事业的向往,借自然之雄伟展现内心的抱负。

时空交织的感慨:颈联“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从眼前景物延伸至历史长河,表达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思考,为尾联的情感升华铺垫。

壮志未酬的坚韧:尾联“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即使身处逆境、年华渐逝,仍保持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迈气概,在醉意与笛声中寻求精神超脱。

(二)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1.对比映衬的意象组合

动与静:“徐行”的浮桥与“怒涛”的汹涌形成对比,凸显浮桥的稳固与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力。

小与大:诗人“多病”的个体与“千艘横系”的宏大工程对比,暗示个人虽渺小,但精神可与天地共鸣。

短暂与永恒:“白发”象征人生短暂,“自古今”的云烟代表永恒,在对比中深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借景抒情的巧妙运用

颔联写浮桥之壮观,实则隐喻诗人渴望跨越人生困境、施展抱负的心境。

颈联借寺楼钟鼓与墟落云烟,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时空,使诗歌境界由实转虚,韵味悠长。

尾联的“榕阴”既是实写环境,又象征庇护与安宁,笛声则是情感宣泄的媒介,情景交融,余韵无穷。

3.语言风格与结构特点

气势磅礴:“九轨徐行”“千艘横系““怒涛上”“大江心“等词语,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展现陆游早期诗歌”豪放中有沉郁“的特点。

格律严谨:作为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如“九轨”对“千艘”,“徐行”对“横系”),平仄协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结构递进:从“客中多病”的铺垫,到浮桥壮观的描写,再到历史感慨,最后以“豪气在”的自我宣言作结,层层推进,情感逐步升华。

(三)思想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早期风格的典型代表:此诗是陆游35岁时所作,已显现其“晓畅流动中见雄壮”的独特风格,为后期“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诗篇奠定基础。

宋诗“理趣”的体现: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哲理思考(如对时光、生命的感悟),体现了宋诗“以理趣见长”的特点。

爱国情怀的早期流露:虽为记游之作,但“豪气在”三字已透露出诗人骨子里的爱国情怀,预示了他日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心。

(四)与陆游其他作品的关联

与《书愤》对比:同为抒发豪情之作,《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更显沉郁顿挫,而此诗则明快豪迈,反映了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差异。

与《病起书怀》呼应:两首诗都作于病中,都表达了“病骨支离”却“豪气不减”的坚韧精神,体现了陆游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

宋代陆游《度浮桥至南台》总结

《度浮桥至南台》是陆游早期律诗中的精品,通过描写渡浮桥至南台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诗人虽病中仍心怀天下的豪迈气概。诗中浮桥的壮观景象与诗人的“豪气”相互映照,既是对自然伟力的赞叹,也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

此诗最珍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幅南宋福州浮桥的生动画卷,更是一位年轻诗人的精神自白——在时代的波涛中,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像那横跨大江的浮桥一样,保持稳固与坚韧,在有限的生命中成就不朽的事业。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推崇的,这首诗已预示了陆游日后成为“中兴四大诗人”的艺术才华与精神高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聚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uhe.xuguoping.net/shicidaquan/luyou_dufuqiaozhinantai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平阳驿舍梅花

下一篇: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