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驿舍梅花
宋代陆游《平阳驿舍梅花》原文
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
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
《平阳驿舍梅花》是南宋诗人陆游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赴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途中所作的七言绝句。该诗创作地点经考证为平阳县前仓驿(今鳌江镇钱仓社区)或泗洲驿(松山)。诗中描绘江路阴云未雨、梅花半落沾泥的景象,并借“东皇”意象寄托对上元节祭祀东皇太一的传统的反映。诗句“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与陆游另一名作《卜算子·咏梅》在咏梅抒怀上形成呼应。关于创作地的考证存在前仓驿与泗洲驿的争议。
宋代陆游《平阳驿舍梅花》注释
平阳驿舍:位于今浙江温州平阳县,宋代平阳官办馆驿有前仓、松山二驿,陆游此次经过的是钱仓(也称前仓)驿舍。
江路:江边小路,指横阳江(今鳌江)畔的驿路。
轻阴:微阴的天色,云层较薄,尚未形成雨势。
欲过:即将凋谢,花期将尽。
半沾泥:梅花大半已飘落,沾在泥土上,暗示梅花盛开期已过。
远来:指诗人从远方(浙江绍兴)来到此地,赴任福建宁德主簿。
东皇:司春之神,掌管春天和百花,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一绝清诗:一首清新的七言绝句。
手自题:亲手题写,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与敬意。
宋代陆游《平阳驿舍梅花》翻译
江边小路上空阴云淡淡,还未形成雨丝;梅花已过盛放期,大半凋零飘落,沾满春泥。从远方赶来,幸未辜负司春之神的美意;亲手题写一首清新绝句,聊表对梅花的敬意。
宋代陆游《平阳驿舍梅花》赏析
(一)创作背景与情感基调
创作背景: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春,上元节前日,34岁的陆游赴任福建宁德主簿途中,途经平阳驿舍,见梅花将谢,即兴题写此诗于驿壁。
这首七言绝句作于陆游初入仕途之际,描绘了他在旅途中邂逅梅花的情景。核心情感围绕“惜时”与“自勉”展开:
对美好易逝的感伤:首句“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勾勒出一幅暮春图景——阴云低垂,梅花凋零,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淡淡感伤。
对使命的坚守:“远来不负东皇意”一句,既是对梅花的礼赞,也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不辜负春天的召唤,不辜负人生的使命,暗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自勉。
文人雅趣的流露:末句“一绝清诗手自题”展现了传统文人“以诗会友”的风雅,诗人以诗与梅花对话,在短暂停留中留下永恒的纪念。
(二)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景物描写:
景语即情语:“轻阴未成雨”的朦胧与“梅花欲过”的凋零,既写实又暗示人生旅途的不确定性和青春易逝的无奈。
物我合一:梅花的“半沾泥”与诗人的旅途奔波形成呼应,梅花成为诗人自我的投射,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象征手法的运用
东皇:既是自然之神,也象征着朝廷的知遇之恩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暗示诗人对仕途的期待。
梅花:在陆游笔下一贯象征高洁品格和坚韧精神,此处虽已凋零,仍不失清雅,隐喻诗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人格追求(《卜算子·咏梅》)。
3.结构精巧,层层递进
全诗四句,从景到情,层层深入:
首句:点明环境(江路轻阴),营造氛围。
次句:聚焦主体(梅花将谢),引发感慨。
第三句:由物及人(不负东皇意),揭示主旨。
末句:收束全篇(自题清诗),余韵悠长。
(三)思想价值与文学史意义
陆游咏梅诗的早期代表作:这首诗比陆游晚年的《卜算子·咏梅》早约20年,已显现出他对梅花的偏爱和托物言志的创作特点。
初入仕途的精神宣言:“远来不负东皇意”一句,既是对梅花的致敬,也是年轻诗人对自己政治生涯的承诺——不辜负时代,不辜负所学,体现了儒家“入世”精神。
宋诗“理趣”的典范:全诗在写景抒情中蕴含哲理,表达了“珍惜当下”“不负使命”的人生智慧,体现了宋诗“以理趣见长”的特点。
(四)与陆游其他咏梅作品的比较
作品创作时间梅花状态情感基调艺术特点
| 作品 | 创作时间 | 梅花状态 | 情感基调 | 艺术特点 |
|---|---|---|---|---|
| 《平阳驿舍梅花》 | 1158 年 (34 岁) | 欲过半沾泥 | 惜时自勉 | 清新明快,托物言志 |
| 《卜算子・咏梅》 | 约 1180 年 (55 岁)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孤高自守 | 沉郁顿挫,象征深刻 |
| 《梅花绝句・其三》 | 晚年 (约 80 岁) | 雪堆遍满四山 (盛开) | 痴爱神往 | 奇崛奔放,想象奇特 |
与《卜算子·咏梅》的异同:两首诗都以梅自喻,但《平阳驿舍梅花》基调更为明快,表现了初入仕途的热情;《卜算子·咏梅》则更为沉郁,反映了历经宦海沉浮后的坚韧。
共同的精神内核:无论梅花处于何种状态,陆游始终借梅花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守,形成了其诗歌中独特的“梅花意象”系统。
宋代陆游《平阳驿舍梅花》总结
《平阳驿舍梅花》是陆游早期诗歌中的精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梅花将谢的景象,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不辜负青春、不辜负使命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最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一幅梅花写生,更是年轻诗人的精神自白——在时光流转中坚守初心,在人生旅途中不负春光。
此诗的价值不仅在于艺术上的清新雅致,更在于它传递的积极人生态度:无论是对待自然美景还是人生机遇,都应心怀敬意,珍惜当下,有所作为。这既是陆游一生的写照,也是我们今天仍能从中汲取的精神养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聚合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juhe.xuguoping.net/shicidaquan/luyou_pingyangshemeihua

